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如史詩般的愛(Epic Love )----你真的確定你有完全看懂<<樂來樂愛你>>這部電影?



我們來談談<<樂來樂愛你>>這部電影吧!



因為聽說最近<<樂來樂愛你>>這部電影紅透半邊天了,坦白說,我本來不想看的,想說這類的歌舞片差不多都是那樣,但是它入圍了奧斯卡十四項,這個消息完全驚動到隱居深山中的我,所以還是看了一下,因為從以前到現在一直有很多人問我是不是都不聽流行音樂,不看流行電影,然後覺得我好像是活在自己世界之類的邊緣人,再加上網路上的評論都不是很滿意,所以就自己跳出來寫了(很敢說嘛! 哪裡來的自信?憑什麼啊你?)


台灣片商把La La Land這部電影翻譯成<<樂來樂愛你>> ,但其實重點是那個"Land”,Land除了代表洛杉磯這個充滿追求夢想的年輕藝術家,創作家,歌手,演員的地方之外,對一般人而言,指的是我們內心中一個藏著"美好遺憾"的小地方,"美好遺憾"這個題材常常會被創作家用在很多電影或文學作品裡,因為"美好遺憾"除了有種苦中帶甜,甜中帶苦(bittersweet)的特質外,還散發出一種微微的淒涼感,但這種淒涼感最可怕的地方是它會跟著我們一輩子,尤其是在夜深人靜,面對自己內心時,跑出來折磨大家,因為不論是未完成的夢想或是無結局的愛情, 我們一般人總是希望所有的事最終能有個圓滿所以大家才覺得"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或是"突然好想你"這類的遺憾難以令人忘懷



但對導演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 )而言,他內心中的美好遺憾指的是這項事實-------"歌舞片好已不在好萊塢中盛行了!",歌舞片在早期三四零年代的好萊塢(Glamour Hollywood Period)非常盛行,捧紅了很多明星,像是綠野仙蹤的Judy Garland(就是那位拿著籃子踩著紅鞋唱著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的桃麗絲),經典的螢幕情侶Ginger rogers 和 Fred Astaire(感覺他腳好像裝了彈簧一樣可以永遠跳下去而且每次都以油頭造型現身) ,美艷的Rita Hayworth(就是刺激1995中那張被男主角貼在牆壁的海報裡的正妹妹 ),或是Gene Kelly(那位在萬花嬉春裡很喜歡一邊淋雨一邊唱singing in the rain,浪漫到無藥可救的男主),通常這類型的歌舞片的概念都蠻簡易明瞭也多以喜劇成分居多,片中的美術設計場景幾乎以棚內搭建為主,主要的賣點在於當時的觀眾喜歡看男女主角打情罵俏以及的他們的歌聲和舞技(大多是爵士舞或華爾滋這類的)


我們這一代90後的小朋友屬於"塔倫提諾世代(Tarantino Generation)",因為受到昆丁塔倫提諾(注一)和其他導演的暴力美學(Aestheticization of violence)的影響,時下的年輕人會去電影院看電影為的是感官上的刺激,享受槍林彈雨,轟隆轟隆的大爆炸這類的聲光效果,願意付錢買票去電影院或是自己在家看歌舞片真的少之又少,除非你像我這種怪咖一樣是美劇<<歡樂合唱團>>(Glee)鐵粉,看完之後還會自己去挖劇中主角們所提及的那些老老的黑白片或歌舞片來看, 再來就是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受到流行樂壇走向的影響所以對音樂的喜好也比較偏夜店電子運動風,會去欣賞歌舞片或百老匯這類樂風的人相對來說還是少數,但是好萊塢製片業畢盡還是以票房或商業利益的考量上為主,所以還是會以大眾所想看的內容去製作電影.


片中男主角Sebastian對Mia這樣形容他心愛的爵士樂 :”it’s conflict. it’s compromise.  it’s new every time.  it’s exciting. it’s dying and it’s dying on the vine.The world said :Let it die. It had its time but not on my watch.” 對Sebastian來說,現代人認為爵士樂已經式微了. 對Mia來說, 看舞台劇的人已經不多了,對導演而言,在好萊塢產業中歌舞片也早已經不視為主流了,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三四零年代的歌舞片"就是老人在看的東西,因為畢盡現代年輕人離"三四零年代"實在太遙遠了,這中間有很大的斷層,所以無法引起一般年輕人的共鳴,電影中,在男女主角內心的La La Land中,他們希望這種美好的遺憾可以被彌補,人們會去欣賞爵士樂,會去欣賞舞台劇,在導演內心的La La Land中,他希望現


代人可以在看完他的電影後能夠重新愛上歌舞片,在電影中黑人Keith對男主說:"You say you want to save jazz.How are you gonna save jazz If no one's listening?Jazz is dying because of people like you.You play into 90-year-olds at the lighthouse.Where are the young kids?Where are the young people?You are so obsessed with Kenny Clarke and Thelonious Monk.These guys were revolutionaries.How are you going to be a revolutionary If you are a traditionalist?"就導演而言,他希望現代年輕人能對他電影產生共鳴所以必須利用"新舊並存"的手法去向觀眾呈現他對歌舞片的熱情,La La Land的"舊"在於那些經典的歌舞片元素--大排場的跳舞,歌唱,愛情,刻意地模仿歷代歌舞片的場景和橋段,Another day of sun式的樂觀(注二),努力追求夢想這類超級霹靂無敵老老梗,La La Land的"新"則是運用朗朗上口的原創主題曲,現代後製技術的電腦特效和拍攝手法去重新包裝歌舞片,而且仔細去聽片中的歌,你會發現很多首都是以爵士樂為基調再用流行樂的節奏去改編,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和主題曲作者Justin Hurwitz都是revolutionary(革命者),他們努力地用自己的語言去詮釋經典,除了向自己的大師們致敬之外又獲得了我們現代人的共鳴,把那些在三四零年代所盛行的歌舞片和我們現代人之間巨大的斷層彌補了起來



再來談談大家最喜歡的愛情元素,很多人看完都說<<樂來樂愛你>>是ㄧ部"愛情音樂片",甚至還有人大罵女主角好自私,大哭男主角好可憐,接著就開始詳細分析男女主角互動和幹譙結局,但是<<樂來樂愛你>>真的算是愛情片嗎?其實<<樂來樂愛你>>裡面的"愛"不是一般市井小民所定義的"愛",在我們一般人所認知的愛,會覺得男女主角最後一定要在一起,結婚生子,然後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樂來樂愛你>>裡面的"愛"其實是一種Epic Love,什麼是Epic Love?Epic Love照字面上的意思是"史詩級的愛",史詩就是那些從古流傳至今的文學作品,它經過時間的淬鍊,空間轉換,非但沒有逝去反而越磨越亮,其實你會發現很多導演都會在電影訪談中強調這種"Epic Love",像是在<<鐵達尼號>>中,傑克與蘿絲的愛超越了階級,生死,時空,比那條藍寶石項鍊珍貴,在<<新天堂樂園>>中,小男孩與老放映師(注三)的愛也超越了時空的轉換和生死的組隔,這種愛真的很偉大但也很沉重,我們一般人擔當不起,無法接受,所以會認為男女主角最後沒在一起就是不愛對方了,男女主角還愛彼此嗎?還愛!只是他們的愛已經超越世俗規範晉升

到一種精神層面上的純愛,<<樂來樂愛你>>跟一般愛情片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很詳細地去探討世俗的愛,男女主角中間的發展也只是以"五年後 "這三個字帶過這是,因為Mia和Sebastian的感情發展其實是比喻我們人和歌舞片在歷史上的關係,在早期那個每年盛產好幾百部歌舞片的全盛時期,觀眾都愛看歌舞片,好萊塢產業也喜歡製作,我們都和歌舞片都談了一場很美好的戀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大眾的口味是會變的,這樣說是不是代表觀眾就再也不喜歡歌舞片了?不!其實你會發現每個時代在怎麼變化,永遠都有一群人會去熱愛它,會去欣賞歌舞片,這種精神是永不熄滅的!,他們對歌舞片的熱愛就可以說是一種Epic Love!大家都說這是一部浪漫愛情電影,但是<<樂來樂愛你>>真正浪漫的地方不是片中燈光美氣氛佳的約會場景而是導演和工作人員在現今這個"歌舞片已不是主流已不被看好"的世界裡,仍大費心血地去籌畫去製作,它所讚頌的愛也不是男女之愛情而是歷代人們(注四)對歌舞片的愛



所以說了這麼多,它到底好不好?有時候其實ㄧ部電影得多少獎其實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觀眾是否享受它所呈現的視覺效果,甚至它可以更進一步地去影響觀眾對事物的看法,以我自己為例,有次我有一位很喜歡流行樂的朋友問我在做什麼?我就回說:我正在看奧黛赫本演的<<甜姐兒>>(注五),他以一種"你是老人嗎?"的口吻問我說:那是黑白片嗎?結果他在看完<<樂來樂愛你>>後跟我說他覺得這部電影非常好看,甚至還有人跟我說他進電影院看了好幾刷了,可見它真的有在帶動現代年輕人願意去欣賞歌舞片的意願,我覺得光是這樣就真的該為它喝采了!
(注一):昆丁塔倫提諾的電影雖然都很暴力,但是他的作品裡都有自己獨特的美學設計和哲學思想,你會發現時下大多數好萊塢商業片為了迎合大眾而去製作的動作片都充滿華麗的大爆破但缺乏創新的哲學思想,通常這類的電影賣給觀眾的是"感官上刺激",在精神層面上的著墨就顯得相當薄弱(通常都是美國英雄主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爽片".


(注二):電影中的歌曲<<Another day of sun>>這概念是出自1939年上映的電影<<亂世佳人>>中女主角郝思嘉在自家繁華沒落,男主角離開她後,坐在自家們前說了一句台詞: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代表一種永遠不放棄希望永遠還有明天的概念,這句經典台詞象徵好萊塢電影的美式樂觀,所以你會發現很多美國電影中都常常出現這句台詞,像我之前在看<<征服情海>>和<<動物方城市>>時就有看到


(注三):電影<<新天堂樂園>>中,小男孩與老放映師的關係其實是比喻"年輕電影人"對"老電影和傳統膠卷技術 "的愛


(注四):這電影從頭到尾都有歷代著名歌舞片的影子,從<,柳媚花嬌>>(1967),<<火爆浪子>>(1978),<<西城故事>>(1961),<<生命的旋律>>(1969),<<萬花嬉春>>(1952 ),<<不羈夜>>(1997),<<隨我婆娑>>(1937),<<蓬車隊>>(1953),<<紅磨坊>>(2001),<<甜姐兒>>(1957),<<一個美國人在巴黎>>(1951),<<紅氣球>>(1956 ),<<瑟堡的雨傘>>(1964),<<錦城春色>>(1949)到<<百老匯旋律1940>>(1940),導演都有復刻這些老歌舞片的經典橋段,很多人都說該片後座力很強的原因是當我們看完時,媒體和觀眾就會去討論裡面的橋段是出自哪一部老電影,那些平常不被我們討論的舊歌舞片又會被拿出來重新議論一翻,甚至會扭轉年輕人對歌舞片的刻版印象


(注五):片中有一幕中,Mia拿著氣球站在凱旋門模型前,被一群工作人員打扮的場景其實是模仿奧黛麗赫本在<<甜姐兒>>裡所演的女主角Jo在巴黎拍攝宣傳照的橋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