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海灘The Beach (2000)---------商業化中的非商業化



我們這一代90後的小朋友從小看皮卡丘的電影長大,我發現每次大家一談到他,總會在腦子裡立刻浮

出"鐵達尼號"這幾個字,就是因為卡麥隆的這部作品實在太紅了,所以我們就會直接把鐵達尼號和皮卡

丘劃上等號,今年初因為他得到奧斯卡影帝,大家又開始把他以前的作品拿出來評論了一翻,可是大部

分的人還是多著墨在鐵達尼號,神鬼交鋒這幾部比較廣為人知的作品

因為如此我也是直到最近才看到他這部在2000年上映,名為"海灘(the beach )"的作品,皮卡丘在裡面

飾演一名年輕人隻身前往泰國度假,在旅館中意外經由一名房客得知附近的一個美得像天堂一般的世

外桃源,於是他就拉著另外一對法國情侶前往這個別人口中所說的"天堂".


海灘這部電影的主題是要帶觀眾討論"人世間到底有沒有天堂的存在?'但其實電影的一開始,導演丹尼

鮑伊就直接破題了,他安排達菲這個瘋子把通往世外桃源的地圖交給了皮卡丘,那位去過"天堂"的達菲

回到世間很明顯地變成了別人眼中的瘋子,但是主角以一種"老子我不怕因為我想去看看你口中的天

堂是長怎樣? "的勇氣就去了,去了那個美得如天堂般的島嶼後才發現原來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男



女因為厭倦外面世界的紛擾所以才在這小島上組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群體,他們自己動手蓋房子,搭設

各種遊樂設施,在外抓魚,種植農作物,到了晚上還舉辦營火晚會,唱歌跳舞,抽大麻,喝酒甚至還發明了

一種彼此之間才懂的語言,想要急於和外面的世界切割但是諷刺的是他們每個月還是會派人回去城市

裡買足大家所需的生活用品


"鯊魚"的出現其實是整部戲的轉折點,皮卡丘一開始和法國情侶為了游到對岸的天堂小島時,於是他們

在身上綁了空氣袋便直接跳入水裡頭也不回地往前了,游到一半時,費高詩跟皮卡丘開玩笑地說他後

面有條大鯊魚,"鯊魚"在裡面代表著人類的黑暗面----慾望,忌妒,貪婪,不信任,人類的黑暗面其實一直都

潛藏在主角們的內心深處,但有趣地是第二次真的鯊魚出現了,他們的黑暗面到了天堂小島後,隨著時

間的拉長卻一一地爆發了出來,原本那個被大家視為快樂的天堂也一點一滴地瓦解了,片中的皮卡丘

雖然身處在人人稱羨的美麗小島上但是他的心卻始終與瘋子達菲困在旅館內那條無止境的黑暗走廊




電影最後Tilda以顫抖的雙手扣下了手槍的板機,"碰!"的一聲完全粉粹了這個原本以大家以美意和美景

所建立起來的天堂生活,皮卡丘說道:"I still believe in paradise. But now at least I know it's not some 

place you can look for. Because it's not where you go. It's how you feel for a moment in your life 

when you're a part of something. And if you find that moment... It lasts forever."皮卡丘到底有沒有

去過天堂?他去過!只是他最後了解到所謂的"天堂"是一個以愛情,友情所建立起來的時空而不是一個

特定地方.


片中皮卡丘說:"When you develop an infatuation for someone you always find a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is is exactly the person for you.",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因為從小看好萊塢商業式的電影長大,所

以我們總是會認為"電影"就應該是那個樣子,電影就應該是要美女裸露身體,誇張爆破場景....,這些帶

給我們感官上強烈的刺激才叫好的電影,要不然就是男女主角最後如果沒在一起,我們就會哭著大

喊:"我恨這部爛電影!"所以許多好萊塢片的導演往往迎合觀眾而壓抑了自己原有的特殊風格,海灘這

部電影從表面上來看集合了好萊塢片中冒險刺激,帥哥美女等商業化的元素但導演丹尼鮑伊卻依然能

利用配樂,獨特的拍攝角度以及具有哲理的故事內容在現代電影的商業化及藝術性之間達到完美的平

衡點


很喜歡年輕皮卡丘在裡面的演技,也很喜歡丹尼鮑伊這種"商業化中的非商業化"的風格,會想繼續看導

演以後的新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