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 <那位左手拿吉他,右手寫詩的民俗搖滾歌手----鮑伯狄倫(Bob Dylan)>



這禮拜看到新聞上說,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鮑伯狄倫時,我嚇了一大跳,因為前幾個 禮拜在逛圖書館時剛好看到有他的自傳(圖右),於是就借回去看了,沒想到他居然在這禮 拜剛好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伯狄倫是誰?可能對於現在像我這種90後的小朋友應該 都不知道了,除非你像我這種怪人一樣,閒暇時喜歡研究六七零年代的音樂(lynn tan 果然是怪人!)



鮑伯狄倫是我家阿伯在他年輕時代的偶像,我小學時候,阿伯就會拿著音樂人凌晨所寫的<<凌晨之歌
>>這本書(圖左),跟我說六七零年代民謠的歌詞寫得多麼的有詩意多麼的美好,接著就會一邊播放CD
一邊哼起歌來了,然後又開始向我介紹那個年代的其他歌手(只要家裡有老人就可能會出現以上我所
描述的行為)



鮑伯狄倫長得不是特帥但他就是有那個"型",從小就對音樂很有興趣,高中畢業後也不念了,獨自一人
就搬到紐約市的格林威治村,時常抱著吉他在各咖啡店,俱樂部裡的現場表演民謠,因而結識了很多文
藝界,音樂界的朋友,也常常在書店裡與"垮掉的ㄧ代"的文學家們進行哲學性思考與對話,甚至還跑去




Woody Guthrie
探望臥病中的前輩Woody Guthrie,令他大為感動,於是這位前輩就把自己的口琴催奏技巧,作曲技巧,
社會經驗還有人生哲學傳授給他,所以其實鮑伯狄倫沒有像一般人一樣走上傳統的教育體制念大學,
但是他平常仍涉獵很多文學巨作,從周遭的人們攝取音樂,藝術,哲學方面的知識,因為如此他所做的歌
詞都常常有很深遠的意涵,能夠代表時下的社會現象,所以常常被當時的知識青年或熱愛民謠粉絲所
推崇


他最知名的代表作應該就是那首反越戰的名曲blowing in the wind (隨風飄盪),在這首歌中他提
到"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人要經歷多長的旅途,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鴿子要飛躍幾重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灘上安眠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要多少炮火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換來和平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那答
案,我的朋友,飄零在風中"每當聽到這首歌時,就會讓人看見很多畫面,尤其是到最後一句"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整個意象就盪開來了,鮑伯狄倫也不直接跟你說戰爭是不
對的,因大家都知道不對,而是串聯起很多問題去讓人反省,去讓人思考,去聆聽風中低鳴著戰爭帶給人
們的無奈與感嘆,鮑伯狄倫其他的作品也很棒,像我就很喜歡他的"knock knock on heaven's 
door"和"like a rolling stone "

看到紐時寫說這次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鮑伯狄倫引起文藝界很大的震撼,有一派認為這樣很好,因為諾
貝爾文學獎打破以往的傳統,把文學範疇的邊界推得更廣更遠,但是也有另一派認為歌詞不算是純文
學,認為這實在太荒謬了,後來諾貝爾獎委員會又說明鮑伯狄倫所寫的歌詞即使把音樂抽掉了仍具有
詩的價值,再加上迄今他仍然持續地寫詩寫歌寫書,影響了無數的世代





我們常常聽那些長輩們說,"某歌手已經不只是歌手了,他/她是一種文化",鄧麗君已經不只是歌手了,這
三個字已經是一種文化,五月天已經不只是樂團了,他們是一種文化,鮑伯狄倫已經不只是民謠歌手了,
他已經是一種反戰民運的代表,因為當我們聽到小鄧的聲音,我們就會想起在那段政治緊張時期的氣
氛中還能有如此甜蜜蜜的歌聲,當我們聽到五月天的擁抱和倔強,我們就會想起自己中學時的青澀歲
月和青少年次文化,當我們聽到鮑伯狄倫吹著口風琴,用他那低沉沙啞的聲音唱著隨風飄盪,我們就會
想起那段反戰的六七零年代歲月,因為音樂的創作就是出自時下的人類生活和社會文化,現代的創作
者很多都很棒也很有才華,但是所寫出來的作品因為要因應商業需求而都只局限於小情小愛小清新,
真的是可惜了,愛情當然在人類文化中很重要,但是生命中還有很多同等重要的題材可以當成創作歌
詞的靈感,所收集的題材多了,作品的意境和格局才能被拉遠拉伸


在他的自傳<<chronicles volume one>>中,年輕的鮑伯狄倫站在唱片公司主任的前面看著合約時,主
任問他:你認為自己像當今歌壇的哪個藝人,他回說:我誰都不像,回頭看看現在的樂壇,能有幾個如此的
音樂創作人保有自己對歌曲的初衷,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