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先有<<大都會>>和四零年代的黑色電影,才有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 和諾蘭的<<

蝙蝠俠三部曲>>

近幾年諾蘭的電影紅透半邊天但其實真正的強者是"雷利史考特"這隻阿伯! 我開玩笑的!

我說完這句話大概會被諾蘭的眾粉絲圍毆吧!(逃) 但是說真的,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

>>這部在1982上映的經典的科幻片真的是一生中必看的電影之一!最近上映的<<銀翼殺

手2049>>則是它的續集,雖然這次雷阿伯累了改當監製,由<<異星入境>>的導演丹尼·維

勒納夫指導,但是完全不輸第一集 , 萬分之萬推薦大家進戲院觀賞,這麼優質的片一定要支

持下去.


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究竟在影史上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 就拿現在年輕人喜歡的

諾蘭為例,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說過,在開拍<<蝙蝠俠>>之前,他要求整個劇組人員全部

都先一起看完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再和大家討論如何拍攝因為他覺得<<銀翼>>

裡場景的美術設計實在是太厲害了,所以他想要以這部經典為靈感去設計<<蝙蝠俠>>裡的

城市街景.而拍了<<蝙蝠俠三部曲>>後,諾蘭便在商業片市場中逐漸聲名大噪.

Nino Frank

說到<<銀翼>>,一切都要追溯回四零年代的黑色電影(film noir),因為導演以黑色電影為基

礎架構,再加上未來太空感進而形成新黑色電影 (Neo Noir),影評人Nino Frank在四零年代

時發現好萊塢中有好幾部電影都有著特殊的元素而形成了一種類似的風格所以就以film

noir 這個名字來統稱,靈感來源自冷硬派小說(hardboiled)(一),德國表現主義(German

Expressionism)(二),哥德式恐怖片(Gothic Horror Films),廣播劇(Radio Dramas), 法國詩

意現實主義(Poetic realism )和義大利的新寫實主義(Italian Neorealism)這些由一戰和二

戰時期前後所反映當時人們心理而發展出來的文藝活動,人物角色都是些受挫的退役軍人,

資產階級,厭世的偵探,無情的騙子,貪官汙吏,投機取巧的流浪者,到處逃難的情侶和性感的

蛇蠍美人(femme fatale)(三),以大量煙霧,旁陀大雨,回想式的旁白(retrospective voice-

over ),傾斜的角度(oblique angles),低色調照明(Low key lighting)的巷弄去營造出畫面上

搖搖欲墜的不安感和明暗的高反差,以精神分析的方式在水泥叢林中探討性,暴力,階級,身

分認同這類的題材.所以總是帶給觀眾一種黑暗的氛圍.直到後來寬螢幕和彩色電影的普遍

才讓黑色電影逐漸地沒落了
雖然沒落了但是依舊影響後世以犯罪,偵探為主的電影,以及一些恐怖片而形成了新黑色電影 (Neo Noir),直到雷伯的<<銀翼殺手>>上映後又將新黑色電影這個型態發展到一個極致,改編自Philip K. Dick(為何要取這名字XD)的科幻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通常這類小說的背景都會被設定在賽博朋克(cyberpunk)的反烏托邦(Dystopia)裡,就是那種高科技,多種族,倫理道德枯竭的暗黑水泥叢林,為了要把作家腦子裡所想的科幻世界搬到大螢幕上,再參考漫畫<<重金屬>>(heavy metal)和德國導演弗里茨·朗的經典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四)後,以名畫<<夜遊者>>的憂鬱孤獨的黃綠藍當作螢幕的色調,於是他和工作人員秉持著"自己想要的模型自己動手做","自己想要的分鏡圖自己動手畫"這樣的精神,用人工雕刻出銅製的大樓天際線,一個個裡面裝有幾百個小燈泡的迷你建築模型,再用膠捲底片拍攝數次後,一張又一張地重疊在一起拼湊出史詩及般的開頭場景,為了要拍實驗室的那種科技冷感,一夥人跑到寒冷的冰庫裡穿著厚重的外套拍攝複製人拷問眼球設計者的場景,花了一整個晚上跑到布萊德布利大樓(Bradbury樓),故意關燈再以大型的探照燈光束不停地擺動交錯,製造屋內下雨和大量煙霧,或是把含有中日文招牌的街景納入電影拍攝場景表現未來科技世界的多元文化性,請來工業設計師syd mead設計太空車和void-kampf複製人測試機器,視覺效果總監Douglas Trumbull和音樂家為電影打造專屬用太陽感配樂,利用長鏡頭(long lens)和滿鏡(tight shot)把畫面用於精緻的太空道具和經過巧思的美術設計填好填滿。
<<銀翼殺手>>的內容大致上敘述的是在未來高科技世界裡,人類製造出複製人這類能夠植入記憶和指令的生化機器人,但是其中幾位複製人覺醒後,希望自己想要“活過”而並非“活著”而已,於是叛變,想要找出延長複製人壽命的方法,於是主角身為銀翼殺手(balade runner)的職務就是追補這些叛變的複制人,追補的過程帶領主角和觀眾探討何為人?人性存在的重要?模仿宗教和神話的故事,大量特寫人眼以強調靈魂的重要性,用科幻片去包裝哲學問題讓觀眾的思緒漫遊在太空世界裡造就。成一部富有詩意浪漫迷幻哲學太空的曠世巨作。促成了日後新生代導演對該片多處致敬,在現今的科幻片多多少少還是能看到<<銀翼>>的影子,從盧貝松的<<第五元素>>,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連恩懷斯曼<<攔截記憶碼>>到今年三月上映的日本動漫所改編的<<攻殼機動> >都是
從<<銀翼2019 >> <<到2049銀翼>>
這次由<<異星入鏡>>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接拍<<銀翼>>的續集,雖然他看起來真的很像布偶,說英文的時候也有些口齒不清(他是魁北克人),但真的不能以貌取人(逃),這次不僅在片中謙虛地向前輩們致敬還加入了自己創新的概念讓<<銀翼>>的格局又再更上一層樓,從電影一開始在煙霧瀰漫的反烏托邦中出現瑞秋被埋藏在下的生命之樹,飾演泰瑞公司盲人企業家南德華勒斯(Jared Leto)暗示他沒有人性的靈魂,良家婦女女孩)和致命女郎(femme fatale)這兩個角色互相對調,邊界也比以往的黑色電影更加模糊了,和第一集一樣都引用一些哲學家或經典文學作品的知名句子作為台詞,強調電影與文學之間的互文 (五),像是第一集的致命女郎對於復制人的基因設計家賽巴斯丁說:“I think Sebastian therefore I am。”(六)就是改寫笛卡兒的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第二集雷恩葛斯林所飾演的k警官和哈里遜阿伯在一場對質戲中說出經典名著<<金銀島>>中的烤起司段落當作台詞以及k警官在測試機前跟著念出的語句,就是出自俄羅斯文學家納博科夫(Nabokov)的作品<<幽冥的火>>(pale fire)裡面的摘錄 ,鏡頭甚至還特寫該作品的封面。或是第一集的獨角獸摺紙轉變成在第二集中玩具木雕馬(七)而另一個不同的重點則是主角是人或複製機器人的探討,第一集探討的是哈理遜阿伯所飾演的Deckard可能是複製機器人,而第二集則是主角雷恩葛斯林所飾演的ķ警官可能是被生下來的“自然人”。再用現代的後制技術重新設計背景,成了續集。
形體雖然消逝但精神長存
依據承襲早期黑色電影的概念,K警官的虛擬女友喬伊(Joi)和女祕書樂芙(Luv)很明顯就是良家婦女(女孩)和致命女郎(femme fatale),仔細一點的朋友就會發現Joi其實指的就是joy(喜悅)的諧音,所以在片中以一位溫柔婉約的年輕女孩去形象化我們人所擁有的這項特質,而當K經過泰瑞公司又看到另一位和喬伊長得一模一樣的虛擬女子時,畫面刻意凸顯K小小的身影和巨大的虛擬女子,所暗示就是,當我們的喜悅感消失時,所剩下的是巨大的空虛感.Luv其實就是愛的諧音,所以相對Joi而言,她帶有較堅強的特質。而在片中K又曾說過,小時候的他為了心愛的木馬玩具不被其他霸凌他的男生搶走,於是差點就把木馬丟入火爐中銷毀,所以在最後,他為了保護哈福阿伯與他女兒團聚,殺了女秘書樂芙,肉體象徵性地消逝了但電影所要強調的是“愛”這個精神的延續,因為對他而言,親情是人性珍貴的特質之一,是他心愛的東西,他渴望哈福伯與女兒之間的親情。第一集也是,雖然複製人Roy Batty和其他復制人無法延續他們自己的生命,但是最後復制人Roy Batty救了哈福伯,臨死前在他面前發表那場經典的雨中淚水對白(tears in rain),將他渴望“活出自己人生”的思想注入哈福伯的腦袋瓜裡,不只以另外一種方式繼續活著也喚醒了日後復制人革命,努力爭求與人類平等的決心。但是黑色電影(film noir)的精神就如同前者,從未消失在電影史裡,反而在新生代導演的作品中永垂不朽。
向永遠的黑色電影致敬
在<<銀翼殺手2049 >>中,主角K曾好奇問起Ana Stelline博士如何能製作出“人造記憶(fake memory)”,最後才發現原來她不是人造的複制人,而是被複製人生下來的,所以她才能根據自己真實的記憶進而為泰瑞公司創造出假記憶,再將那些假記憶植入其他複製人的頭腦裡。不論是作家,導演還是作曲家,一位好的創作者必須先大量地觀摩前輩的作品,作為他的靈感來源,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所以看到最後,我們才發現所有科幻片或新黑色電影的導演都如同安博士一樣,因為有了四零年代的黑色電影滋養了他們才有了近代的科幻片,原來雷利史考特站在那些四零年代黑色電影的巨人肩膀上,而 新生代的諾蘭和丹尼維勒納夫 又 更進一步地 站在 雷利史考特的肩膀上
(一)冷硬派小說:「冷硬」一詞原為形容一次大戰時受過磨練的部隊軍人;用到推理小說中,即是指既冷酷又強硬的偵探角色,也有以警察為主角。在這一類型的小說中,動作場面較多,解謎比例減少,主要為寫實化的偵探角色導向小說,描述偵探如何憑著一雙硬拳和打不死的精神,執著地追尋真相。本類型代表的作家有達許·漢密特、雷蒙·錢德勒、詹姆斯·肯恩、米凱·史必林及勞倫斯·卜洛克。另外,此流派也在四零年代衍生出黑色電影。(wiki)
(二)德國表現主義:我懶著說明了,這位部落客介紹得很詳細(逃)

(三) 蛇蠍美人(femme fatale):黑色電影裡的蛇蠍美人通常都是危險人物,通常都會濃妝豔抹或是拿著香菸與男主角在劇中談判,擅長利用自己的美貌算計或教唆他人替自己做事.
(四) <<大都會>>(Metropolis)1927: 德國導演弗里茨·朗<<大都會>>(Metropolis)裡探討的是生化機器人,工業革命中機器吃人的現象,人性的貪婪慾望,宗教信仰和希臘神話,和<<銀翼>>同樣都用到迷你建築模型,階級制度的金字塔大樓,大量人眼的特寫,以德國表現主義(German Expressionism) 那種扭曲,誇張,黑暗的表演方式去呈現人們心中的恐懼,在工業革命下的反烏托邦(dystopia)世界裡去強調人們眼睛中的靈魂,去強調我們該有的人性. 影響到日後黑色電影(film noir),科幻電影(sci-fi)的發展, <<大都會>>就是90年前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五)互文:電影常常和文學作品相互輝映,例如在伍迪艾倫的<<愛情決勝點>>裡 ,導演將經典的俄羅斯文學作品<<罪與罰>>的情節也融入電影裡, 而在<<銀翼2049>>裡, 因為俄羅斯文學家納博科夫(Nabokov)的作品<<幽冥的火>>(pale fire)裡面的主角是一位定期會將詩集登在報紙上的編輯,曾經在兩位不同作家的詩篇上讀到他們瀕臨死亡的經驗,都不約而同地描述自己看到高大的白色噴泉(tall white fountain),那位編輯覺得不同的人看到相同的影像可能代表人去世後真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於是開始調查,但因為其中一位女作家已經去世了,所以他採訪另一位作家, 沒想到他卻說: "Yes, I didn't change anything about her poem. However, when I published it,I accidentally wrote 'fountain' instead of 'mountain'. It should be a tall white mountain."推翻該編輯假設性的理論. 在<<銀翼2049>>,該書的出現就算是暗示K並不是真正那個被生下來的小孩,而只是那位小孩的複製人.他所抱持的希望最後也和編輯的理論一樣完全幻滅. <<金銀島>>(treasure island)裡的故事中男主角吉姆無意中遇到被困在島上三年的湯姆,這情節就類似K在荒廢的大飯店遇到哈福阿伯一樣,都強調他們在人世間的孤獨
(六) “I think Sebastian therefore I am。” 因為複製人的記憶和思想都是由設計家所製造再被植入,他們的存在只是因為可以被人類使喚.所以在電影中,由Sebastian決定他們的思想,決定他們為何而活.
(七)獨角獸和木雕馬: 這個真的是眾說紛紜,我認為從大方向看, 獨角獸代表複製人解放(liberation)的一種理想,從一開始的不可能到他們覺醒,處處都顯示他們有人性的特色,比如說:渴望親情和愛情,到最後開始反抗人類,再到第二集Ana博士這個奇蹟的出現,木雕馬象徵複製人們除了能成為真人外還能做自己的主人
參考資料: 1.wiki 2.Dangerous Days: Making Blade Runner 3. 100 Ideas that Changed Film by David Parkinson 4.Blade Runner Special Effects: The Future is Now by NowThis Nerd